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來自《柳葉刀》雜誌的回望2013 (A look back at 2013 from Lancet)



1.      英國全民醫療保健體制(NHS)危機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患者在NHS醫院的死亡率被曝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另外,為應對冬季交通事故以及緊急需求,必須額外分配四億英鎊給到急診科。
2.      脊髓灰質炎根除的政治問題
更多的是政治問題,不是醫學問題。
3.      大腦研究專案
4.      中東新冠狀病毒(MERS)之謎
原發病例的死亡率約為74%,而繼發病例則為20%,這表明早期發現和良好的臨床管理可降低傷害。
5.      中國H7N9病毒
6.      功能性治癒愛滋病患兒
7.      登革熱危機
8.      印度食品法
9.      美國醫療
美國醫療花費占總GDP17.9%,幾乎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倍,但相比而言,美國公民卻不是最健康群體。
10.  愛滋病真的能終結?
WHO呼籲對CD4細胞計數降至每微升少於500個的患者及早開展抗病毒治療。此外,小於5歲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以及與HIV陽性人群一起密切生活的人群也建議納入。隨著越來越多的被人們被認為屬於功能性治癒,因此,2013年可能被視為愛滋病治療轉捩點的元年,愛滋病逐漸成為慢性疾病。
11.  機器人跨越式發展
12.  菲律賓災害

參考文獻:
Tim Dehnel. A look back at 2013. The Lancet, 21 December 2013; doi:10.1016/S0140-6736(13)62683-5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479.html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因窮致病, 因病致窮, 也有生物學的依據?(Diseases can be leaded by poor; poor also can be leaded by diseases. Is there biological evidences?)




有文章指出如下的一些資料:
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人過早死亡的幾率,是社會經濟地位最高的人的三倍多。地位低的人也更可能患抑鬱症、心臟病和糖尿病。或許最具毀滅性的是,小時候體驗了貧困應激的人,其後果可能會延續到成年時期。

生物學基礎:

早年經歷過逆境的人的端粒(位於我們染色體終端的東西)似乎更短一些,這可能是加速衰老的一種標誌。而且,科學家還發現,早年的貧窮與成年後更容易患 心臟病、高血壓和關節炎有關聯,這種關聯不受目前收入的影響。

動物學實驗:

用靈長類動物做的實驗中,相比于地位更高的雌性,地位低的雌性患心臟病的幾率更高。當讓她們吃垃圾食品時,地位低的雌性更快地患上心臟病。母獼猴在自己群體中的地位越低,其與炎症有關的基因就越有活性。地位高的雄性甚至比地位低的同類痊癒得更快。行為傾向也會發生變化。同地位更高的個體相比,地位低的雄性選擇可卡因而非食物的可能性更高。

真是:發誓要做個有錢人啊!!!



參考資料: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385.html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我認為維也素也是一類藥,不宜亂服!(I think vitamin is a kind of drug which should not unreasonably take!)



有兩項研究:
    第一項:評估了維生素如何影響594765歲及以上年齡男性醫師的認知功能。參加試驗者被分為兩組,每天分別給他們輝X公司生產的複合維生素善X銀片或安慰劑。他們的認知功能在試驗之初會被評估,之後在12年的時期內再至多評估三次。發現:服用複合維生素和安慰劑的兩組人在平均認知功能的改變方面沒有區別
    第二項:有1708名年齡在50歲及以上的患者參與,這些人全都在至少6周前發作過一次心臟病。他們之中一部份人拿到的是大劑量的複合維生素,另一部份人拿到的是安慰劑。研究表明:服用維生素並不能降低患者死亡或未來發生心血管問題——比如心臟病或突發中風——的風險。
醫師和公共健康專家在伴隨研究發佈的評論中寫道:傳遞出的資訊很簡單,那就是大多數食物補充劑無法預防慢性疾病或死亡,並沒有服用它們的正當理由,應當避免服用

參考文獻:
服用复合维生素几乎没有益处?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347.html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首次從生物學角度證明睡眠有助記憶力!(It can be proved that remember can be contributed to sleep at first time from the view of biology)



    有研究人員向 10 名平均年齡為 24 歲、身體健康的實驗物件展示了一系列圖片,包括青蛙、樹木、飛機和人像。每張圖片上都有一個白色的方塊,位置各不相同。每名實驗物件需要記住這些方塊的位置。實驗結束時再次出示這些圖片,但圖片上沒有方塊,研究人員要求實驗物件指出這些方塊原先所在的位置。
    整個實驗過程持續了幾個小時,其中包括讓實驗物件打盹的時間。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系統掃描實驗物件的大腦活動,主要觀測視覺皮層和海馬體。
    分析結果顯示:最初的、與成像有關的神經元活動模式在大腦的睡眠階段再次出現。這些神經元活動模式重複出現的頻率越高,實驗物件對圖片的記憶越準確,這證實睡眠有助於增強記憶。
    但這個研究也有不足呢:

  1. 研究人數太少了! 增加多些樣本量就更好
  2. 要設有對照組和隨機分配, 才具嚴謹

原文檢索:
Lorena Deuker, Jan Olligs, Juergen Fell, Thorsten A. Kranz, Florian Mormann, Christian Montag, Martin   Reuter,Christian E. Elger, and Nikolai Axmacher. Memory Consolidation by Replay of Stimulus-Specific Neural Activity.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 December 2013; doi:10.1523/JNEUROSCI.0414-13.2013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316.html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dci/Diseases/slpst/slpst_a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