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一本結合流行病學與R統計軟件的書(A book which is combined with Epidemiology and R statistical soft wares)

    《應用R軟件和Epicalc程序包分析流行病學數據》(中文版)

    記得在很久以前(大約在2010年), 我在留校讀博時, 已在南醫大的圖書館見過這本書! 當時它是放在"新書推薦"類似的書架上. 但沒有借閱, 只是隨手地翻閱過.
    直到近3年開始研究R統計軟件, 知道R是可以結合很多的功能統計包, 應用到不同的領域, 包括流行病學時, 才醒起有過這樣的一本書. 
    當然, 可以在網上訂購的, 但在互聯網絡上有很多其它R的讀物, 便拖著拖著. 而且書已很多, 再買書, 又未必看得完, 內心感到自責. 所以間歇地都會試在互聯網絡上找找, 有沒有人將這本書的"掃瞄版"放上.
    大約在10月中旬, 又試著在互聯網上找這本書, 結果在"百度雲"找到呢~ 便把它下載回來, 並一口氣地讀完...

    中文版全書約250多版, 基本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 介紹R統計軟件的安裝及基礎應用;
第二部份: 流行病學常用到的數據分析方法, 如: RR, OR等值的計算, 分層分析, 各類的回歸分析等...
第三部份: 主要是數據的整理及表達.
    它不單介紹常用的流行病學及統計學基本知識. 而且每章內容都以一個例子, 結合其數據操作開始. 流行病學的內容都較齊全.
    但亦有不足之處: 就是中文版是翻譯自英文版的原始版, 所以內容有些舊. 而且翻譯的內容並不很通順, 有些內容更是不易明白(可能是我的中文水平差勁吧!?)

    總的來說, 若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的專業人員或學生, 想研習R及流行病學及統計學, 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 且若英語能力較好的, 建議可讀讀英文的 (免費可在互聯網絡下載)呢~~~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一篇很好的總結了禽流感的文章 (A very good article of Avian Influenza)

    由於工作的原因, 經常都需要了解或查找有關禽流感的資料及數據... 近來亦如是!
    在台灣衛生部門的官網上, 閱讀到這一篇的文章: "禽流感在人類的重大史觀與公共衛生", 它是由多位台灣有名的傳染病方向的流行病學學者撰寫的. 內容總括了:
1.流感的病原生物學, 如病毒結構等;
2.近今全球100年流感的情況 (特別的是它也包含了病毒的結構組成);
3.近代台灣的疫情及病毒變化;
4.描述了兩種重要的禽流感(H5N1, H7N9)的時間, 人間及空間(三間分佈)狀況...

    對於想了解流感, 乃至禽流感情況的, 是不錯的讀物 (毒物) !👍
參考文獻: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fo.aspx?treeid=075874dc882a5bfd&nowtreeid=EE0CAF865F0835F1&tid=70E7ED7C67AB9192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到山東參與全國流感會議 (Participating 'Conference on China Influenza' in ShanDong)

    10月14日下午, 正是心情是輕鬆的, 但突如其來地被告知將要到內地山東省開會議, 時間是10月25日至28日. 剩餘的僅是一星期時間, 既要上建議書, 又要準備演說報告的內容與PPT, 亦要訂飛機票等, 實是時間很趕啊~ 但抱著:"盡人事, 聽天命"地去做吧!
    出發那天終於到來(10月25日), 由於要從香港坐10:25am的飛機, 就得要在澳門的外港碼頭乘7:15am的機場船啦~
    我們到達山東青島的飛機場, 已是中午的13:30pm吧, 幸好有當地的機構人員接載我與另一位同事. 但去到會議的酒店(青島黃海飯店)已是3時多了...
    由於留在當地只是4天時間, 而25日來程已花了半天, 28日走時又是早上8:10的飛機, 實際在當地的時間是2天半吧...
    其實10月26日至27日是正式的兩天會議; 主題分開4部份, 每天兩部份, 為上下午的.
第一部份為全國總的流感監測形勢與工作;
第二部份為流感監測工作經驗交流;
第三部份為研究進展;
第四部份為分組討論.

    我作為澳門的代表, 被安排在26日下午的2:30報告:


分享内容:
–回顾:
•澳门最早的疾病监测
•澳门人口的死亡及发病统计数据,可追溯至1919年。
•早期疾病监测数据是局部及零碎的;后期(1949年~)才慢慢系统建立。
•最早的流感样病例监测
•在1919,1921,1923-1925,1930年的资料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霍乱样的结肠炎出现在主要死因之中…”
•提示澳门早在1920+年代已有流行性感冒的记录/监测!
•其后继续地有记录(1949-1958年,2004年~)。
•澳门曾经历过的流感暴发事件及状况
世界流感暴发的年份
澳门对应存有资料的年份(年)
澳门疾病别死亡人数(人)
备注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9
148
与前后的年份比较,死亡人数无明显的升幅
1957年亚洲流感
1957
1958
448
454
2009H1N1流感
2009
-
当年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226人,与其他年份相约;
•H7N9禽流感
–2014年3月13日:输入澳门的活鸡
–2014年4月19日:水上街市环境样本
–2016年2月  4日:沙梨头街市环境样本
–2016年6月23日:佑汉街市环境样本
•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变迁
–现况:... ...
挑战:... ...

    在今次的會議中, 體驗到內地與香港的流感監測工作都較嚴謹, 而化驗工作基本都已進行流感的基因序列測試啦~ 
    收獲甚豐呢...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有關美國大學的教育劇集 (A serial of TV programs about USA universities)

    早前在本澳某個電視節目中, 看到一輯有關美國大學的教育劇集, 不錯啊~
    對於像我這樣, 雖然在澳門接受幼兒, 小學, 中學教育, 然後在90年代初到中國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的, 可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土學生; 這系列的電視節目除了帶來美國大學教育的認知外, 也對高等教育的意義帶來反思與啟發.
    後來在Youtube得悉它是一系列的報導片集. 值得推介!

常青藤零距离(一)疯狂的学生 疯狂的教授

常青藤零距离(二)自由的灵魂   

常青藤零距离(三)中国难题   

常青藤零距离(四)创新之路   

常青藤零距离(五)走出象牙塔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流行病學將來的發展趨勢 (The future of Epidemiology)

    昨天在"中華牌"的流行病學雜誌, 讀到一篇關於"流行病學展望: 醫學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的文章. 內容除了介紹何謂大數據、醫學大數據及精準醫療外, 亦講及流行病學將來要為醫學大數據與精準醫療而服務.

    其中的一幅圖, 總結了流行病學的將來發展趨勢...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拜讀台灣陳建仁先生的"流行病學: 原理與方法" (Reading the book of Mr. Chan's 'Epidemiology: Principle and method')

    據我所知, 在台灣讀公共衛生或流行病學專業也好, 流行病學的教材有幾種選擇:
1.本地的教材, 主要有陳建仁先生(即現任的台灣副總統)的"流行病學: 原理與方法" 或 周碧瑟教授的"現代流行病學";
2.國外的教材;
3.自篇的教材;
 
    有一次和一位同事交流時, 知道她是陳先生的碩士生, 便問她有關陳先生的逸事與這本書的問題: 陳先生在台灣主要出版過兩本書, 都是流行病學的! 早期的一本是台灣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都必讀的, 內容都是陳先生在其讀研究生時寫的!? 後來在此本教材的基礎上, 修訂了現在我讀的這本"流行病學: 原理與方法".

    雖然這本書是上年近聖誕節時, 同事們一起訂購的. 但真正地用心讀是在9月中旬開始, 花了約1個半月吧!(11月1日讀完). 全書共有約340頁.

    這本書的優點是:
1.內裏的原理真的講得較透徹, 也列舉了些很到位的例子, 所以較容易明白.
2.另外, 亦有論述傳染病流行病學的章節, 以及分析性流行病學中"干擾因子"及"交互作用"的章節, 內容較全面.

    但也有不足之處:
1/舉的例子, 很多都是"烏脚病", "肝癌"等, 可能與陳先生早年的研究有關吧!
2/章節以論著形式寫作, 不是以分點, 分節等形式, 所以讀起來的條理感較差勁.
3/有部份的專業用詞與台灣不同, 及有錯字呢~

    但總體而言, 這本書仍是了解台灣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原理的好讀之物!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偏態分佈資料的分析 (The analysis of Skewed distribution of data)

    近日有位不太熟識的"朋友", 在電郵中說道: 她正攻讀碩士, 已交了論文初稿, 其中第二位的論文評委反饋給她很多意見! (當然是不利的, 而我也知道她的論文---"很爛")!
    初步閱過她的評委意見, 我相信那評委是"奇人", 她對論文中的用詞和意思"咬文嚼字得很緊"(很執著)! 但對於統計部份, 給予了很奇怪的意見:

數據學術分析
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合適使用。為何使用中位數?
為何使用Kruskal-Waillis 而不是ANOVA
為何使用Mann-Whitney U 而不是t test?

    在"朋友"進行統計分析之初, 她有詢問過我的意見:
1. 通常在進行統計分析之前, 基本可以先對變項劃些圖, 初步了解變項的分佈是如何, 如是正態分佈或偏態分佈? 這對於統計分析是很重要的...
2. 依據變項的性質, 是連續變項, 還是分類變項?
3. 分析的目的, 是僅作統計描述? 還是要作統計推斷? 在統計推斷中, 要兩組比較, 還是多組比較呢?...

    據我記得, 她的數據變項, 確是呈偏態分佈的. 所以建議她還是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作統計描述就好了! 而在作統計推斷時, 就用"非參數統計(無母數統計)"就好了...

    有時有人會說: 若抽樣出的樣本人數較多(>=30個人), 不就是符合"中央極限"定理, 所有的統計描述及推斷, 就可以用參數分析的方法(正態分佈的方法)么?
    誠言, 中央極限定理一般只常用於實驗室小樣本的抽㨾方法, 而且都是以往計算不方便的年代用的較多! 如果在人群的抽樣調查, 為了使樣本的代表性更好, 常會使用各種抽樣方法! 常經抽樣所得到的數據變項, 都是偏態分佈的! 這時若使用正態分佈的統計方法, 所得到的結果會大機會出現偏差...
    更何況現在的統計軟件都很方便, 使用"非參數分析"很靈活啦!
    該用非參數統計時就要用, 不要以中央極限定理作理由呢~

    經聯絡後得悉, 那位評委果然是"奇人", 是我認識多年的XXX副教授... 她對統計是... 一點都不通的...=.=!
如圖, 收入的調查常經抽樣後得到的結果, 都是偏態的! 若用正態分佈的均數描述, 就會與正確的偏態分佈中位數結果有偏差了...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澳門某大學圖書館的感受 (The feeling of a library in One Macao's university!)

    近期因參加某個機構的"科學研究與規劃"的課程, 有機會到澳門人引以為豪的某大學圖書館見識; 到了哪裡, 真的是環境較大, 設備較先進外! 並沒有感到硬件上與內地的圖書館有明顯差異. 然而在感覺上, 就有很大的感觸... 為什麼?

    兩次到那圖書館, 可能是都星期六早上? 又或是時間較早? 入館的人數不多, 只是寥寥無幾! 而且基本都是內地的學生在看書/自習... 澳門的學生??? 我相信見的不多... 心想: 真的很浪費!!! 澳門的學子啊! 有這麼好的環境, 都不好好珍惜, 有點... "為別人作了嫁衣裳"的感慨!

南方醫科大學的圖書館
    回想當年留在南方醫科大學讀博時, 每天早上吃過早餐後, 約8時許就要到圖書館呢~ 因為每天早上圖書館尚未開門前, 已有學生在門外等候. 若不早來一點, 要坐的座位位置都是些稍差的! 尤其到了考試的"那些日子" 更是如是"座無虛席"...

    在研究生的日子, 除了科室外, 最多的就是到圖書館; 甚至很多時候, 一坐就是數小時, 早午晚的研習.

 在南醫圖書館的日子
    記得那年的冬天, 天氣很冷, 當考試的日子完結, 圖書館內的學生人數漸減時, 更是研習的好時機: 一口氣地把「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由創刊期(約1985年)讀摘要到近期, 以了解中國流行病學的發展.
   
    那些日子不再了!~

    澳門的學子們, 努力吧~ 能讀書的日子不多...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偏態分布的數據, 進行組間比較及兩兩比較的方法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comparing many-groups and two groups of Skewed data)


    以SPSS軟件內附的數據庫 "1991 U.S. General Social Survey.sav"為例.
 
    若分組的計量資料是偏態分佈, 作組間比較時, 應要使用: 非參數檢驗中, 多獨立組數據的比較.

    如我們想分析不同地區的年齡是否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假設該數據庫有兩變項: "地區", "年齡"; 而且年齡變項是偏態分佈的數據...

     通常結果會包含:
統計量是: Chi-square, 其實它是依Kruskal Wallis Test計算所得.


若是組間有統計學差異(如上圖p=0.004), 只說明組間中位數是不同的, 一般宜進行兩兩比較!

非參數變項的兩兩比較, 宜選用首幅圖的2 Independent Samples方法. 結果應如下:

解釋結果時要小心, 因是數組之間的比較, 所以p值要修正, p=0.05/比較組數;

如: 現在有3組間比較, p=0.05/3=0.017
現在結果的p=0.08>0.017, 拒絕H1, 兩組間無差異... 反之亦然...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資料的公開與使用 (The Using of Open data)

    近日, 從台灣的衛生福利部的網頁得悉: 為推廣傳染病開放資料更廣泛地使用, 他們辦了一個競賽, 而且是有獎金的.
    其實作為科研人, 我知道資料的時效性, 一般是5年為一期的!如:

1.參考的文獻, 最好在近5年發表的, 如果是5-10年內的文獻, 亦可參考. 但是超過10年的文獻, 就要考慮是否採用. 當然, 有些文獻是具有劃時代的、在該領域中具創新性的, 就另當別論!!! 如Doll & Hill 有關吸煙導致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 , Rathman等有關當代流行病學的研究... 這些"大牛"的文章都是很值得引用.
    另外, 個人建議, 文獻最好閱讀外國的, 因為若是經過翻譯的文獻, 大多已延遲數月之久, 而且有些人的翻譯, 實是不太好閱讀和理解!

2.如果是數據庫的話, 當然是盡早使用越好! 因為由數據處理及分析, 到發表文章, 在內地通常都要經過半年至一年之久, 1個數據庫, 要發表多些文章, 常要使用數年.
    但一般數據庫, 經過3數年, 已被稱為"陳舊"了! 超過5年的數據庫, 就很少用來發表文章, 只能常與新的數據庫作比較之用.

    與其將這些有用的資料束之高閣, 為何不把它釋放出來, 讓它仍在"保質期"中盡量發揮其價值所在!? 當然, 有些資料"可能"涉及到些敏感性內容, 如個人的人口學特徵. 但只要把它們去掉即可矣, 就如台灣現在開放的資料就是.
    我開啟過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登革熱數據庫(csv文件), 基本已去除了人口學特徵的資料, 但仍可作一般的描述性統計, 時間及空間的分析.
   
    但我相信, 澳門離這個境界仍很遠! 不是在事, 而是在人...

參考資料:
1.疾病管制署. 「防疫Open Data應用高手過招競賽活動」正式開跑,歡迎箇中好手踴躍參加
http://www.mohw.gov.tw/news/572357190
2.http://data.gov.tw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假如我是博士後 (If I am a Postdoctoral...)

    上周至今周, 花了約2周的時間, 讀過這本"有了博士學位還不夠"的小書. 書不是很厚難讀, 只有約108版的小本; 而且不難理解. 內容主要是論述如何申請博士後, 以及博士後的工作內容等, 對於有意申請成為博士後的人, 很有參考價值呵~ 當然, 原版作者應是美國人, 所以與華人地區的情況不盡相同; 而且個人感到內容有點"功利"的. 唉! 也難怪,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

    首先要明白: 什麼是博士後? 記得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我.
    博士後,又稱博士後研究員,指那些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大學或科研機構中有限期地專門從事相關研究或深造的人。但記住, 它不是學業, 而是一項由學習過渡到工作的, 通常不是全職固定聘用的, 可理解為進入職業前的狀態; 通常維持2-5年, 更多的是2-3年!

    題目是"假如我是博士後", 說明我沒有進行博士後的工作.

1.在外地, 很多政府或機構都設立有自已的實驗室/研究部門, 也招聘有博士後. 在那裏, 收入相對較大學研究所的穩定及較好. 但是在澳門, 這樣的政府/機構的實驗室/研究部門, "似乎不多"! 就算有, 據我所知都只是全職的工作人員, 工作性質多是向其他部門收收數據, 做做數據, 向上級交代; 對真正的科研貢獻不多... 更不要說什麼發表論文, 做正教授等...

2.在澳門, 就算是高等教育機構, 招收博士後的情況也不多! 現實是他們寧可聘請"外國名校"的學者, 直接來當教學; 而不太願意培育本地的博士後. (當然, 我也不能排除本地的博士們有人申請博士後...) 想來都很好笑, 澳門只是錢多, 但科研領域郤很多是空白! 那有多的"外國名校"的學者來!!!???
 
3.記得在2013年6月我博士畢業時, 已是政府的某健康部門的人員, 自然不需要這種"過渡";

4.當時我已有家庭, 若當博士後, 在澳門肯定養不起家呢~

    問我有沒有無奈或後悔等? 沒有, 只是時勢所致, 我和家人也要吃飯! 把目前的工作盡力做好吧!

參考資料:
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9085-798916.html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博士後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對新加坡文化遊的感受3---咖啡 (The feeling of Singapore's culture trip 3---cafe)

    未到新加坡前, 已知悉一定要品嚐當地的咖啡! 說是很有名.
    第一天到牛車水, 就到了一間"南洋老咖啡館", 紅色的, 兩邊門面, 角位的門面是吃喝的; 另一邊是專門買他們的品牌咖啡. 吃喝的店舖擺設都是很懷舊, 坐下來, 叫了一些當地的早餐及特色食品吧!
    我想其中一款是新加坡居民常用的早餐套餐: 1杯咖啡+2只半生熟蛋+2件Kaya醬的多士.

咖啡:

    該杯咖啡不太大, 只有約正常玻璃杯的一半, 但有很懷舊的花紋圖案, 就連盛碟也是一套, 伴有一個缻勺子. (原來其他的咖啡室是用細玻璃啤酒杯的!)
    咖啡的味很濃厚, 也似乎加了甜奶; 與我們平常港澳喝的很不一樣! 如果不特別說明, 他們一般給予Kapi C, 即咖啡加奶.
    可能新加坡是華洋滙聚的地方, 加上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 咖啡的叫法也有自己的一套的...
    後來才知道, 新加坡出名的咖啡, 還有"亞坤", "貓頭鷹"袋裝咖啡...

2只半生熟蛋:

    看到這2只半生熟蛋, 以為是加在多士伴吃的, 又或是就這樣嚥下. 原來新加坡人很喜歡在其上加點醬油, 搞拌後再吃的... (在我看來是有點不慣, 因為易引起胃腸不適及沙門氏菌病的...)

2件Kaya醬的多士:

    反而這兩件的多士很好味, 烘得很趣口, 除了Kaya, 還加了點牛油呵~

參考資料: https://adonischen.wordpress.com/2016/01/02/新加坡南洋老咖啡館/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對新加坡文化遊的感受2 (The feeling of Singapore's culture trip 2)


    今次到新加坡, 時間是由8月24日-29日. 去除了24日是坐傍晚的TigerAir飛機出發, 及29日坐晨的飛機回程, 實際在新加坡是4日時間. 我們的行程大致是:
科學中心示範高壓電擊
25日到了牛車水, 小印度;
26日到馬來西亞的Legoland, 新加坡Bugis
27日到科學中心, 海濱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
28日到聖陶沙, 獅魚尾像, 再到Bugis

    在行程中, 除了玩樂之外, 主要是帶小孩到一些中心觀賞及學習吧! 在新加坡有很多中心及博物館, 我們到過了牛車水附近的新加坡城市規劃館、科學中心、Garden by the bay的植物園及空中森林、聖陶沙的海洋館.

城市規劃館: 主要是介紹新加坡的過往發展, 整體城市模型及能源再用等.
科學中心: 類似澳門科學館.
Garden by the bay的植物園及空中森林: 植物園其實是蘭花園, 因為滿是蘭花 (除了一角是仙人掌), 是不錯的! 而空中森林是一個鐵塔, 外佈滿各種花草, 加上數道走道及一條瀑布而成. 因我們去的時候是傍晚, 外周是透明幕, 並有射燈照著, 景色不錯啊~
最後走到戶外, 看看那10多顆人做樹的燈色表演, 實是不錯.
空中森林
Garden by the bay整體觀
聖陶沙的海洋館: 類似香港海洋公園的水族館...
聖陶沙的海洋館, 其中的水母部份

    整體而言, 新加坡的學習中心, 館是較多; 但似乎較多地靜態觀賞為主, 可動手或實踐的不多吧~

參考: http://worldtoptop.com/gardens-by-the-bay-avatar-world-singapore/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對新加坡文化遊的感受1 (The feeling of Singapore's culture trip 1)

    雖然在6月下旬至7月初, 兩位小朋友考完期末考試, 而未開始延展課程時(...其實這是夏令班, 但不教課程內容, 改為興趣班, 如: 音樂班, 家政班等), 我已放了10多天的假期陪伴他們. 但沒有到外一遊~ 所以趁著將要開學的8月末, 一家四口到了新加坡旅遊吧! 當然他們的心態是去吃喝玩樂, 而我就因牙痛及感冒, 自然吃不下、嗅不香...
    我們由8月24日晚機去新加坡, 29日早機回澳門...

    據知正當我們是暑假的時候(7-8月), 新加坡的學生仍是上課天(他們只是在11月中-12月才是假期, 由於天氣仍熱, 所以仍叫暑假; 而我們就正值天冷呢~) 所以到新加坡的兒童遊玩地點時, 偶爾看到一些學童在此上著課, 但沒有出現擠迫感...
    而且他們放假, 很多時候都到了馬來西亞及馬六甲等地輕鬆, 據說是接觸大自然喎!?

    新加坡整體給我的感覺是: 思想是開放的, 文化是多元的, 行為是規範的!

思想是開放的: 

    他們很快就會使用新產品, 例如在超級市場, 已施行自動結帳及付款; 貨物的價錢牌亦都電子化!
超級市場部份的自動結帳及付款, 只有1個工作人員作指導!
貨物的電子價錢牌

文化是多元的:

   在乘坐MRT時與一位女士相談, 他們一般都會懂數種語言, 如: 馬拉文, 華語(普通話+廣東話), 英語(工作的主要語言)... 甚至有些人懂印尼話, 閩南話等等.
    隨便地走在街上, 都可以聽到這些語言呢! 也可隨意地見到東南亞的人種, 印度人, 歐美人等...

    據一位司機說: 新加坡小學教育都以各人的母語教育為主, 如: 馬來西亞小學以教馬來語為主, 華人小學教華語... 直到中學及以上就統一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行為是規範的:

    初初的兩天, 仍很大郷里地將背囊放在胸前, 以免失竊!(每逢到內地都習慣性這樣做) 但慢慢發現當地人沒有這樣的. 呵~原來當地人是很守規則! 源自當地的法律很嚴厲:
    新加坡《刑法》保留鞭刑,包括性侵、吸毒與街頭塗鴉等35種罪行均可以處以鞭刑。另外,吃口香糖、亂丟垃圾、公共場所吸菸及使用公廁馬桶後不沖水都會被罰款。
    而且他們很有禮貌, 也樂於幫助途人, 試過數次途人走來問是否需要幫忙呢!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如何簡易地應用醫學統計學...(How to simply use medical statistics...)

    我碩士時候的指導老師, 他原本是統計學人, 較精通SAS的應用. 後來到了南方某大學, 任職於流行病學系! 而且他的研究興趣也改為: 將醫學統計學簡易地在Excel軟件內應用與推廣.
    作為行內人, 我始終對於Excel運行的結果是否適宜作統計之用, 仍持保留的態度, 因Excel盡其量是一個數據處理的軟件, 不是統計學軟件! 其次是它的結果與正統的統計軟件比較, 存有一定的誤差; 第三是簡易的統計處理仍可, 但去到較高級的統計, 只能望塵莫及.
    當然, 他提出Excel的普及性、易用性等, 是處理統計的好工具! 我是認同的...

    近來他的研究方向又改變了, 就是推廣如何簡易地應用醫學統計學!
    他提出了: “目的-数据库-变量类型-变量间关系” 這樣的概念 (PDTR教学模式)... 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創造性"全新的概念, 而是應用性的經驗總結; 若你是作為研究生的導師, 尤其是統計範疇的! 基本都會慢慢的總結出這道理來.
    據他的一篇介紹文章, 這PDTR教学模式可歸納如下:


明確研究目的和研究設計


完整的科研設計包括專業設計統計設計兩部分
正確的統計學分析一定要建立在明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設計的基礎之上,那些事先沒有研究目的和研究設計,事後找來一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建好分析用的資料庫

是統計分析的需要, 還可以理清分析思路

分清楚指標(或變量)的性質和類型

變量可分為數值變、多項有序分類變、多項無序分類變、二項分類變四種。
此外,不同類別變可遵循下列順序轉化:
數值變-> 
多項有序分類變-> 
多項無序分類變-> 
二項分類變,稱為降級轉化,但這種轉化過程會不斷喪失蘊藏的資料資訊,導致統計分析過程中假陰性結果的不斷增加。

正確選用統計學方法

若符合條件, 可先選用有星號的統計方法, 否則可選用次一級的(沒帶星號的)方法(非參數檢驗的)

至於用什麼樣的統計軟件... 只是工具的選擇矣!

參考文獻: 陳青山...醫學科研中如何用好應用統計學的方法.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 2004, 36(6), 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