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博士周街走, 碩士多如狗”? 那澳門又怎樣?(一) (Many doctors are on the street, the number of masters is like the number of dogs? How about Macao?)


這句話是數年前在旁聽一位台灣來的教授說的! 這反映了台灣的博士和碩士人數出現過多, 甚至是過剩的現象!?
數天前, 太太給我看了一則台灣的報章, 大概意思是: 台灣的教育部門, 打算削減未來數年博士及碩士的學額, 即將來台灣將研究生教育精英化了吧!? 可能就是因為博士和碩士過多之故
剛好在今個月(20156), 遇上了數件事:
1.一位認識的朋友, 他正為博士的畢業過程而努力著, 有點時間安排得太過緊促呢!
2.另一位多年的好朋友給微信內留言, 她的一位好友快要讀某校的博士研究生, 想了解更多的情況

這不禁讓我想, 本澳的實際情況如何?
首先看看澳門居民受高等教育的情況, 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得知, 當年的全澳市民中約有16.7%的市民擁有高等教育的學歷. 如再以高教辦2013/2014年度博士碩士學位在高等教育中登記的比例1.17%10.59%, 粗略可估算, 全澳市民擁有:
博士學位: 16.7%*1.17%=0.1953%
碩士學位: 16.7%*10.59%=1.76853%

若再以本澳2014年末的人口約636,200, 那麼本澳現應約有:
博士人數: 0.1953%*636200=1243
碩士人數: 1.76853%*636200=11251

2013/2014學年符合資格的登記學生人數(按升學類別、按性別、按課程程度分)
升學類別
博士學位課程
碩士學位課程
學位後文憑課程
學士學位課程
學士學位補充課程
高等專科學位課程
文憑 / 其他
本澳
130
1,495
75
13,783
505
329
39
16,356
在本澳運作的非本地課程
6
492
--
319
428
221
--
1,466
本澳以外
226
1,303
18
10,110
--
920
670
13,247
362
3,290
93
24,212
933
1,470
709
31,069

1.17%
10.59%
0.30%
77.93%
3.00%
4.73%
2.28%
--
我最關心的是博士, 因為我也是嘛
        博士畢業後通常的方向, 主要有:
1.進行博士後研究, 然後走上教學及科研之路
2.若不進行第1步的話, 就要工作了
        那澳門的博士, 是否都在高校呢
據澳門高教辦的資料: 2013/2014年度本地高校中, 本地的教學人員約為787. 我假設這些教學人員都具有博士學位, 換句話說: 只有約63.3%(787/1243)的博士能在澳門繼續科研之路; 同時有456(36.7%)(1243-787, 456/1243)博士就必得工作了… (但坦誠地說, 這只是假設所有的教學人員具有博士學位, 以我所知, 有些院校, 它的教師中具博士的人數遠不足50%所以以上的63.3%是高估了!!!???)

當然, 回到題目! 是否這樣就代表澳門的博士多呢? 我不敢這樣說, 因為全世界相信也沒有一個金標準”, 要視乎當地的教育文化及生產等
但只是一句: 不要以為, 讀了博士就一定可以進得了高校! 不一定可從事科研!

參考資料: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5-06/13/content_1005132.htm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讀了一本”社會流行病學”… (Read a book of social epidemiology)



    記得若在98, 剛碩士畢業那年, 與太太到台灣旅遊. 走到誠品書店的時候, 見到這本由胡幼慧老師寫的社會流行病學”, 因我自己也是研習流行病學的, 便買了下來. 數數這樣又7~8年了看了一些, 但又放了下來結果要等到現在才能一口氣讀完它

    在此書內, 似乎沒有給出何謂社會流行病學”. 我領悟的定義是: 運用流行病學的方法, 研究社會因素行為等與健康的關係. 例如: 它提到: 經濟生態社會階層婚姻家庭性別社會支持及文化等與健康的關係.

但是, 由我認識流行病學以來, 流行病學的定義是: 研究疾病與健康的事件, 在人群中的分佈及其影響因素, 從而提出預防干預及健康促進等措施及政策

其實流行病學的研究中, 研究的因素, 又或干預的因素, 最好是可改變的, 這樣才能體現到改變了干預措施後, 健康促進的成果但是: 社會流行病學研究的這些因素, 有些是不可改變的, 例如: 性別家庭經濟生態等等, 就算有些改變, 也是要很多年, 很多人參與的, 如文化等這就影響了社會流行病學的應用價值, 偏向較為學術性的

當然, 也有好的, 就是從更宏觀的社會角度, 探討健康, 不再只從公衛或醫療角度看

另外, 如我一再分享的是: 流行病學是一門科研方法學, 將其方法用在那個專業, 就成為該專業的流行病學, 期望流行病學會有更多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