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學習著"多層次分析"HLM

為了更進一步學習統計, 而且慢慢感受到多層次分析的重要性, 所以這2~3天也學習著.
其中陳正昌副教授的學習材料是不錯的, 既有理論, 又有實踐...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阿司匹林有助遏制大肠息肉复发(Recidivism Colorectal Polyps can be depressed by Aspirin…)



    有研究把为预防大肠癌而切除大肠息肉的311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两年时间内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另一组则服用安慰剂。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一组发生大肠息肉复发的风险要低40%,而且在不吸烟者当中,该复发风险比安慰剂组低60%以上。但在阿司匹林组的吸烟者当中,其大肠息肉复发风险没有降低。
    研究者應繼續對服用阿斯匹靈與吸煙作交互作用分析啊

參考文獻:
1.Masahiro, H. I., Michihiro, M., Sadao, S. et al.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low-dose enteric-coated aspirin table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tumours in Asian patients: a randomised trial. Gut, 31 January 2014; doi:10.1136/gutjnl-2013-305827
2.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974.html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阿士匹靈又可預防多一種疾病…(One disease may be prevented by Aspirin…)



    阿士匹靈是一種既便宜,又相對安全的藥。近來很多的研究都說明它除了本身的解熱鎮痛效果外,尚可預防心腦血管栓塞、结肠直肠癌、黑色素瘤等
    近日又一項研究指出:8000名卵巢癌患者和近12000名未罹患卵巢癌女性的数据,这些人中有18% 经常服用阿士匹靈。结果发现,与每周服用阿司匹林不到一次的女性相比,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女性患卵巢癌风险降低20%
    當然!由研究到臨床應用,仍有很長的驗證過程;而且阿士匹靈本身也易引起胃腸潰瘍、出血、雷諾氏現象(兒童)

參考文獻:
1.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降卵巢癌风险.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952.html
2.Aspirin, Nonaspir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and Acetaminophen Use and Risk of Invasive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in the Ovarian Cancer Association Consortium. http://jnci.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06/2/djt431.abstract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我想:女科學家的職業生涯是較短的?(I think : is it shorter of career among female scientist?)



    一篇短報導:“英国呼吁采取措施增加女性科学家数量”,說:使所有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培训具有多样性和平等性;关注对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重点指导;并由招聘人员采取积极行动以鼓励合格的女性候选人担任高级职务。
    但就現實的社會,尤其是中國的社會:
1.仍有很濃厚的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
2.女性除了要工作,也應該顧及家庭和孩子;
3.適當的時候,要做適當的事,如: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持家有道在國內,超過一定的年齡仍未拍拖或結婚,就被冠:老女、剩女等稱號。這股風也稍稍地吹到了港澳,如:港男港女,盛女大作戰等
4.本身女性的生理和體能,到了40多歲就出現較明顯的走下波
5.就算立志讀研、讀博、做研究等,也易被叫做“滅絕師太”(好似是滅絕人間慾望等!?)另外,學歷和職位越高,越難找到如意郎,因為男的在思想上壓力很大,怕被人話食軟飯等
    其實這在一些職業也顯現出來,如醫生等。

參考文獻: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937.html
http://blogs.nature.com/news/2014/02/uk-politicians-demand-action-over-dearth-of-female-scientists.html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閱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国正在成为创新大国”之我見…(my view of 'CHINA is becoming a big scientific country')



    今早在訂閱的網頁中,讀到這篇報導;作為澳門人的我,見到的科研是華洋交雜,而在國內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對國內的高等教育也有點一知半解,所以尚有點感受。
    文中有3幅圖,說明了:
1.國內在過去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升幅明顯,已躍居第二(1)
2.在高科技產品上,雖仍落後在他國,但已有較明顯的上升(2)
3.在培養的理科生上,31%的毕业生拥有理工科学位,在美国仅为5%(3)
    這些都說明中國在科研的教、研、產上,近年已有明顯飛躍的進步。但是,我也有些懮慮:
1.科研經費雖是升幅明顯,但又有多少是“真正”落到科研項目和科研人員上呢?在行政上又如何配合呢?
當然,國國有內情,尤其是中國人是個講究人情、關係的。但凡涉及到錢的,就要非常小心和廉潔
2.雖說是創新的產品近年來很多,但有抄襲成份的產品也不少;另外,對於創作權和商品註冊的意識還是薄弱
3.雖是理工科生比例較多,但又有多少是真心為科研付出?未畢業就要為工作、面試而奔波,在人事上搞關係;就算是真心從事科研,工資及穩定,又何來吸引?在高校、科研機構工作,只能養活自家,不能說是小康,更不用說是富貴,倒不如下海從商?而且有多少人,不在應付“大環境”(晉升等)的情況下,進行創作?
    各有國情,且中國人的內情下,有獨特之處。另外,現在國內科研從“量變到質變”,是關鍵時期,應小心把關!保持健康的發展啊

參考文獻: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911.html
 
圖1

圖2

圖3